當香爐內煙霧騰起,就如同人的心意上達神靈,人對於神靈的信仰建構在靈力的交感期待,人神之間經由香火儀式緊密地聯繫起來。

香爐是神的食器,漢人信仰的香火觀念中,香是一種媒介,焚香、香灰、香爐三者相互結合,也是靈力的展現。漢文化焚香祭祀的作法始於漢代,先秦時期,氣味是上通神靈的媒介,如《詩經》〈大雅‧生民〉所說:「印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古籍裡的「馨」字或「香」字,常是在描述食物或酒所散發的甜味。歷代香爐造形有豆式、鼎式、鬲式、簋式、樽式等,大多也是承襲先秦時期用於盛放食物或酒的青銅食器或酒器。從先秦時期以食物或酒所散發的氣味祭祀神靈,到漢代有焚香祭神的行香儀式,焚香上昇的香氣煙霧與食物或酒所散發的氣味相連結,遂有「香象徵著食物,香爐象徵著食器」的觀念。

惠昌宮之香爐,以參拜動線作為規劃,依循祀神的主次關係與建築格局來配置香爐,共有三座在廟埕之上,造型為三足鼎式香爐,兩側爐耳作相呼應雙龍造形,三足為獅吞獸爪,立於一龍珠上,此「獅」即龍生九子中喜煙好坐的「狻猊」。香爐上鑄有惠昌宮名稱,左方香爐上有製造年款(民國60)與贊助者姓名。

image

小聊天不知道大家在插香時有沒有發現,香爐上除了有代表「福」的蝙蝠及「福祿」的葫蘆裝飾外,左邊的香爐上有神秘的小天使符號,當時的創作及代表意義目前不可考,但也帶來時代的趣味。

image

 

參考資料/資料來源

為什麼台灣民俗中的「香爐」這麼重要?/民俗亂彈

爐香裊裊通神思:傳統寺廟香爐形制與功能分析/民俗亂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竹東惠昌宮 的頭像
    竹東惠昌宮

    財團法人新竹縣竹東惠昌宮

    竹東惠昌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