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廟宇中,龍柱常是神祗身分地位的象徵。在廟宇裡擔任撐起建築屋頂的主幹、支撐屋頂的承重性和實用性,也能呈現出廟宇獨特的立體風格。其中龍柱之裝飾具有神聖性,也是信眾對於神明虔誠表現的象徵。廟宇中的龍柱也經歷過使用木雕、泥塑、石雕、金屬等各種風格材質,其中以石雕的材質不易損壞,也是現在廟宇龍柱保存最多的一種。


然而龍柱的風格也並非自古以來就是這樣,龍柱雕琢風格其實可以區分為樸拙期、圓融期、成熟期與繁麗期的四大階段。惠昌宮則為繁麗時期風格1895-1960)。這種時期的龍形樣貌雕刻形狀視覺顯著強烈、角度精細,柱子本身會有許多仙人的彩繪雕塑與龍紋裝飾,可以看出立體栩栩如生的風格雕像。

20220725_110247

圖:華麗時期的龍柱有立體視覺、彩繪裝飾畫面栩栩如生。

 

除此之外,龍柱本身圖示具有意象存在。廟中的龍柱為蟠龍,是指還未升天的龍,在廟中也有避邪、化解殺氣的風水作用象徵。常常見到石柱會以雙龍、左右柱對稱的方式來顯示廟宇正氣的形象。往龍柱底下看圖像,可以看到龍柱下方有水浪紋和魚群,有鯉魚躍龍門的寓意存在。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因此從龍門(入口)進廟,從虎門(出口)出廟開始有神明祝福參拜民眾能飛黃騰達的象徵在。

20220725_110324

圖:禹門龍柱

 

小聊天:

從廟埕往廟宇中門方向看,右方(入口)為禹門、左方(出口)則為龍門。有這樣的習俗要追朔到魚躍龍門的傳說典故。相傳治水的遠古神話人物大禹曾在山崖製造疏洩洪水通道稱為 禹門,當時河中鯉魚卻被沖出禹門,無法逆流而上回到家鄉。大禹的皇后涂山女便說:「若能躍上豁口(禹門),即可化為飛龍,騰雲上天」。因此每逢暮春會有許多金色鯉魚沿逆流而上至禹門。從此就傳聞從禹門進入廟宇,從龍門出來,能夠得到神明的祝福,化身為龍騰飛升天。

image

圖:龍柱後方標記著禹門,龍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竹東惠昌宮 的頭像
    竹東惠昌宮

    財團法人新竹縣竹東惠昌宮

    竹東惠昌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