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替是廟宇樑柱之間三角形的木材裝飾,又稱為「雀替或插角」。其最主要的功能是為了讓增加廟宇的支撐點以讓建築更加穩固不易鬆動。
雀替形狀及其發展歷史,主要沿襲明清以來具有立體感及平面雕刻的風格,搭配穿透物體的鏤空形狀來呈現雕工細緻精美、印襯廟宇裝飾華麗典雅的形象。
我們可以看向惠昌宮廟宇內的雀替,我們大致上可看到以下幾種形式。
1.鱉魚雀替:龍頭魚身的形象的稱作「鱉魚」傳說中鱉魚生性好吞火舌,也因過去的建築皆以木造為主,最怕火災,所以常將它雕刻在廟宇的屋頂或梁柱上作為壓制火神的意象。
圖:鱉魚位於廟宇內中門門神的上方藻井旁。
2.鳳凰雀替:鳳凰雀替展翅著五彩羽毛、揮灑彩繪色澤有家庭幸福美滿、太平盛世的寓意,也代表廟宇能帶給他人吉祥和諧的象徵。從三川殿的廟埕內上方,能看到鳳凰雀替。
圖:三川殿門口龍柱旁的鳳凰雀替
3.雲、捲草紋雀替:此種是雀替種類裡最常見的裝飾之一,為明朝主要的廟宇風格,具有古典詩的韻味與藝術性意象。草紋同時融合多種植物特徵,也代表賦予大地豐壤的養分吐息,增添宇宙生命力延續的象徵。
圖:廟宇龍門入口內上方的捲雲紋雀替
4.鑾鳥雀替:因為雀替的鑾鳥融合在花草圖案中,在廟宇中容易與捲草紋雀替搞混,傳說鑾鳥為古代中的神鳥,屬於鳳凰的其中一類。同樣有象徵吉祥、太平、吉祥、如意和幸福寓意在。
圖:三川殿門口鑾鳥雀替
從上述常見的廟宇雀替形式,會發現其中圖案常常會有四靈神獸、花草、鶴、鱉魚等…,其實核心目的都是用來代表廟宇吉祥平安的象徵。
參考資料:
生命力的奔流---卷草紋
雀替-全球宗教資訊網
雀替:古建築中的點睛之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