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殿(國語版)
地藏殿(客語版)
二樓右殿地藏殿供奉地藏王菩薩,亦有定期的書法展出。
地藏王菩薩
佛誕|農曆七月三十日
地藏菩薩之梵文名「क्षितिगर्भ」(Kṣitigarbha),「kṣiti」(乞叉底)有大地之意,「garbha」(檗婆)有胎藏或含藏之意,故云「地藏」。《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十輪經》等均稱「地藏菩薩」。《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則以「地藏王菩薩」稱之,王者意思是「自在」,表示菩薩「於一切法自在」義。
根據《地藏王本願經》的紀載,地藏菩薩前世是位名叫光目的女子,因為她的母親生前不相信因果,做了許多惡事,光目的母親過世後,她非常擔心母親墮入地獄受苦,即請求一位宗教聖者為她以神通力觀察母親的去處,結果不出所料,光目的母親墮入地獄受苦,於是光目接受聖者的建議,在家陳設佛像虔誠禮拜,將母親從地獄中救度出來,轉生善處。後來光目更立下心願,要將一切眾生從地獄中救出。最後光目轉世成為地藏菩薩,其心願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將傳統的孝道和地藏信仰結合是《本願經》發展主軸。
地藏菩薩的佛像,最常見為出家相,光頭圓頂或頭戴毗盧冠,身著袈裟,一手持寶珠,一手握錫杖,也有持蓮花與明珠者。地藏王菩薩的坐騎名為「諦聽」,又稱「地聽」、「獨角獸」,他的原型是條大白狗,是以忠心出名。因為「吉祥神獸」,後世為其雕塑時便加入一些「祥獸」的樣貌,像是麒麟足、龍身、獅尾等等,也因為擁有「獨角」所以也被民間稱之「獨角獸」。後來擁有的各種象徵太過多元,無法被歸類為任何一個種類,於是也有人稱呼諦聽為「九不像」。九這個數字也是取吉祥之意,並且也對應了九種「氣」,民間認為諦聽具備了九氣,也就是神氣、靈氣、財氣、力氣、骨氣、福氣、運氣、銳氣、朝氣。
書法展
地藏王菩薩殿,亦有定期的書法展出,為竹東社區大學書法藝術講師黃綠堂所指導的書法班學生作品,楷書整練秀潤、隸書遒厚樸茂、篆書倉渾古勁、行草書飄灑酣暢而饒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