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國王(客語版)
三山國王(國語版)
三官大帝(客語版)
三官大帝(國語版)
正殿神龕最上層主祀主神三山國王(三山國王(巾山大國王/大王爺,明山二國王/二王爺,獨山三國王/三王爺)),第二層供奉三官大帝(上元大帝、中元大帝、下元大帝),最下層供奉大王爺、關聖帝君、司命真君,下方奉祀福德龍神,兩旁置左右將軍從侍。
三山國王
惠昌宮主祀神明三山國王,是客家人的重要宗教信仰,發源於粵東地區,三山指的是揭西縣河婆的三座名山:巾山、明山、獨山。
正史首次出現三山國王的事跡,是元朝翰林國史院編修劉希孟(江西廬陵人)寫的《潮州路明貺三山國王廟記》,明初被載入《永樂大典》。上面記載:三山傳說起源於隋朝,三位稱兄道弟的神人,受命於天,坐鎮三山。
民間也有一說,三山國王是三位俠士的化身,一位叫連傑是教書先生,一位叫趙軒是名屠夫,第三位叫喬俊是燒炭者。後來三人神格化,漸漸形成了三山國王的信仰。
關於三位國王身分的民間傳說版本還有很多,基本都呈現了三山國王神人格化的特徵,在三山國王信仰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護國庇民的文化精神。
相傳唐代文豪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時,洪水氾濫成災,民眾向山神祈求止雨,果然雨過天晴,韓愈奉為三山神祭祀。
北宋時期,三位山神因助宋太宗征討北漢劉繼元有功,分別被詔封明山為巾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清化威德報國王、獨山為惠威弘應豐國王,賜廟額「明眖」。
經朝廷冊封,三山國王列入朝廷祀典,成為國家認可的正統神明。肇跡於隋,顯靈於唐,受封於宋,三山國王信仰深植人心。
圖:三山國王,中為巾山國王/大國王,左邊為明山國王/二國王,右為獨山國王/三國王。(方位依神明坐向)
三官大帝
三山國王殿除了主祀神明三山國王,還有副祀的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水官大帝的合稱,俗稱「三界公」,起源於遠古先民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儀禮‧覲禮》中記載:「祭天燔(音ㄈㄢˊ,焚燒)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沈,祭地瘞(音ㄧˋ,掩埋)。」由此可知,早在上古時代已有天子祭祀天地山川的禮儀了。
東漢時,張道陵天師將祭祀天、地、水三官的儀式帶入民間,作為替信眾消災祈福的道法,稱「三官手書」,即書寫一式三份的懺文,載明信眾姓名,並表示願意懺罪及悔改,分別放置山巔、埋藏地下、沈入水中,象徵將災厄交付於天地水三界,以求得運途平安。
「三官信仰」至魏晉南北朝日漸鼎盛,並與「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相結合而成為地位崇高的大帝。
在《三官大帝感應妙經》中說明了三位大帝的名稱及職掌:「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三元主宰三百六十應感天尊。」
三官大帝除了統御眾神明,亦考校天地水三界萬物功過,而為世人賜福、赦罪、解厄。三元節就是三官大帝的誕辰,天官生日乃正月十五日上元節舉行祈福法事,地官生日為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普渡孤魂,水官生日即十月十五日下元節,請神明為運勢不好的人消災解厄。
天官大帝為三官之首,能賜予人間福祉;相傳降生為堯帝,個性仁厚,禮賢下士,以德治國,讓人人安居樂業。地官大帝校定世人善惡及赦罪之事,眾生若能懺悔前非,都可獲得赦免;相傳降生為舜帝,耕田孝親,後來得到堯帝的賞識,受禪而當了天子,勤政愛民,深得百姓敬仰。水官大帝職掌江河湖海水域萬靈之事,上解天災、下度生民,並考校眾生功過禍福,世人若改過遷善,就可消災解厄;相傳降生為禹帝,在世時愍念蒼生,治理黃河水災有功。
上元天官
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掌管神界,司賜人福。
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又稱元宵節,是三官大帝之一的天官大帝聖誕。
中元地官
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掌管凡界,司赦人罪。
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是三官大帝之一的中元大帝聖誕。
下元水官
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掌管陰界,司解人災厄。
農曆十月十五日下元節,是三官大帝之一的下元水官大帝聖誕。
關聖帝君
聖誕|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關聖帝君又稱為關公、恩主公、文衡聖君,是五文昌帝君之一,儒、道、釋三教共同神靈。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張飛與關羽桃園三結義的歷史故事廣為民間盛傳。其中關羽的忠義、勇武形象更為深入人心。
因為關聖帝君忠義氣節、一身正氣,世人認為邪魔妖孽見到祂便會退避三舍不敢靠近,且關公一生受其忠義、武藝、做生意的背景影響,成為了文教、商業、武藝等多種相關行業的守護神。
孚佑帝君
聖誕|農曆四月十四日
孚佑帝君即為道教八仙中的呂洞賓,又稱作為呂仙祖、呂仙公、純陽祖師等。道教稱之為「妙道天尊」,佛教稱之為「文尼真佛」,也是「五文昌」之一,常與關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呂洞賓由仙而入神道,亦仙亦神,是集道教大成的得道高人,香火跨越儒、道、佛三界。
孚佑帝君形象多變,有著儒服讀書,有著道袍飲酒、亦有戴笠折柳,甚至有戎裝乘馬;最經典的形象多半是年約三、四十歲,穿著青色道袍,手持拂塵,另一手平放或捏劍訣伸出食指、中指,寶劍懸於腰間或負於背後。
《純陽真人文集》記載了孚佑帝君化身多種面貌,如算命仙、藥販、修鞋匠、理髮師等各行各業進行扶危濟困,解救貧困百姓的事蹟;所以也成為其守護神,如:託夢之神、科考之神、文具之神、淘金之神、礦業之神、理髮之神,亦有醫神、武神與財神等。
福德龍神
主司風水龍脈的神祇。源自於巒頭派風水中氣脈觀念,並逐漸轉化成管轄宅第平安,象徵本厝屋或土地源頭的守護神。從字義論,可分為「土地」或「福德土地」,以及「龍神」二部分。土地或福德土地,如同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客家人稱「伯公」)一般,管轄的是特定範圍內的事物;「龍神」即風水龍脈擬神化而有的神祇,又稱「福德土地龍神」、「福德龍神」或「土神」。
客家人的傳統觀念中,會將崎嶇延伸的丘陵比擬為龍,因此客家人也相信丘陵必有龍脈,所以在客家夥房落成後,便會將龍脈牽引入家宅,並將龍脈安置於家宅中最重要的區域,再於祖先牌位神桌下建立土地龍神的單獨香位,代表將龍脈神氣引入公廳。
某些客家廟宇也會安置土地龍神的香位,像是客家人的主要信仰三山國王廟,通常會安置於正殿或是後殿的正中間地面。安龍謝土儀式不管是閩南人還是客家人皆有,但僅有客家人將土地龍神安置於公廳內祖先牌位下,並且早晚祭拜,成了客家人的獨有祭拜特色。